Search

【11月16日】雖然美國疫情越演越烈,但股票基金在上週錄得445億美元淨流入,反映資金看好後市,上週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11月16日】雖然美國疫情越演越烈,但股票基金在上週錄得445億美元淨流入,反映資金看好後市,上週五美股3大指數回升,道指升399點或1.37%,標指升1.36%,納指升1.02%。標指一如預期在3500至3588橫行整固等待突破,是向下還是向上還要看消息面,筆者較偏向睇好,若能升破3588前頂,估計下級阻力在3645。
歐美政府繼續審查科技股壟斷,科技股雖有較大增長動力,市場樂觀時可享有更高估值,相對上升空間也較大,一旦這種樂觀情緒出現變化,高估值回吐壓力也非輕,現時這種樂觀情緒轉趨審慎,這也解釋了為何納指動能上較標指為弱。
美國疫情相當嚴重,上週五創下單日18萬宗新增感染個案,未有疫苗出台前,數字將難以下降。經過3月教訓後,各國政府明白到封城對經濟帶來如何重創,料情況再惡化也不會全面lock down。輝瑞指新疫苗最快年底前可以應市,明年4月將有3億劑出台,現時變成是藥苗生產進度跟病毒擴散的時間競賽,這也是美股為何沒因感染數字急升而下跌的原因,摩根大通更建議投資者加大手上股票比重。
隨著美國完成大選,侵侵在餘下任期繼續打壓中國,暫時拜登未發表其國策,不過在美國主流民意是要壓制中國冒起去看,相信拜登也不會刻意放生中國,但相信其手段可能較侵侵溫和。白宮態度上應繼續對中國強硬,但民間卻會利字當頭,中國製造仍俱相當可靠性,近期美國本土需求回升,而東南亞生產又未能滿足美國本土需要,結果訂單又流回至中國廠家手中。
長遠而言,侵侵的貿易戰嚇怕了一眾美國入口商,在權衡政治風險下,產地會慢慢出現分流去減低風險,這種思維不單止出現在美國入口商裡,就連中國廠商也開始將生產線搬至東南亞,中國的工廠生產角色,慢慢轉營為服務角色,情況如同30年前香港由工業轉為商業貿易。
今次中國主導RCEP,就是聯合區內各國,探討日後如何協調生產分配,例如澳洲繼續出口鐵礦石至中國,中國製造原材料如鋼材,甚至半製成品,再輸往東南亞各國完成最後成品,其實這也是中國一直提倡的一帶一路思維。過去兩年,中美貿易額持續下降,但出口至東南亞持續上升,所以整體中國出口並無太大跌幅,未來中國能否由工業生產轉型至服務業,便是中港兩地股市的最新出路。
回說港股,上週恒指完成小型頭肩底,升抵26500目標後呈整固形勢,暫時26000守得不錯,後市要看能否守住25800不失,上方阻力仍然是26500,且看能否升破再上望26800這個下阻力。

希望大家多一點👍及多share支持一下🙏
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
#圖太郎


Tags:

About author
圖表係反映人性,透過研究走勢,可以嘗試找出一些重覆發生的形態,從而幫我們更了解市場參與者的好淡心理。由於人性心理是恆久不變,過去的價格形態亦會持續適用於未來,所以我相信圖表分析。
股票係人類活動,有活動自然會留下軌跡,透過圖表分析可以看出資金去留?
View all posts